一、基本情况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质灾害研究所成立于2020年8月,按照我院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抽调全院地灾防治领域创新人才组建而成。建成了“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庆市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培育了省部级名号人才4人,被授予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地质灾害研究所深耕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监测预警及区域风险管控等重点领域,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省部级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完成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项目7项。相关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3项,为提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地质灾害研究所将始终围绕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自主研发和联合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立足重庆、服务西南、辐射全国,为三峡库区乃至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发挥重要的示范、支撑和引领作用。
地质灾害研究所下设3个研究室,分别为地质灾害综合遥感研究室、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研究室、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研究室。
二、总体定位和研究方向
地质灾害研究所立足水库岸坡、高山峡谷区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推广,并聚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成集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人才聚集、协同创新为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高地。
三、科技创新工作
(一)复杂山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
复杂山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主要以光学、InSAR、LiDAR等遥感技术手段,从全局到细节,识别明显、缓慢、隐蔽变形,记录灾害演变全过程,破解山区“去不到、看不清”的难题。地质灾害研究所科研团队率先在重庆建立了复杂山区面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技术体系,结合重庆特殊地质环境定制化研发解译算法,利用该技术先后高水平完成了自然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与调查》项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InSAR技术在渝东北区域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以奉节县为例)》项目及正在实施的《重庆市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项目,标志着我院在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技术领域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二)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实时动态分析预警
地质灾害研究所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破坏概率的区域地质灾害本底危险性模型,构建多源监测数据下的活动状态定量分析方法,发展了融合本底条件和活动状态的区域地质灾害动态危险性模型,并开发了动态预警系统。利用该技术先后高水平完成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三峡库区重庆巫峡段高陡岩质岸坡、消落带监测预警及风险管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及正在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基于面场景三维形变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研究与应用示范》。
(三)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技术
地质灾害研究所研究团队自主研发GNSS等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4大类15项。涵盖消落区监测、应急抢险监测、危岩崩塌监测、面域智能监测设备(非接触三维毫米级面域监测+新预警模式)研发和应用推广。系列设备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建筑施工、桥梁隧道等监测领域,成果应用奉节费家湾滑坡、武隆中堡滑坡等多项重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并推广至贵州、四川等地区。
四、主要成果荣誉
(一)重大科技项目
2020-2021年间,地质灾害研究所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 2 项;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厅局级重大项目10余项。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基于面场景三维形变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研究与应用示范》。
2、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基于液态金属柔性传感器的深部岩体灾变监测与预警系统研制 》
3、重庆市科技局社会民生重点项目:《大型顺层岩质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4、重庆市科技局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地质灾害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研发及应用》、《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三峡库区地质滑坡灾害智能检测与预警》
(二)重大科技奖励
1、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山地城镇边坡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滑坡智能综合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3、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生态文明视觉下内河通航水域崩塌滑坡灾害防治关键技术》
4、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长江三峡库区典型地质灾害减灾理论与创新技术》
5、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峡谷型水库区地质灾害减灾理论与技术》